河北农业大学袁万哲教授作客猪兜TV直播间
袁万哲教授从1个目的:养好猪;2个背景:非瘟、禁抗;3个举略:传染源、传播途径、易感动物等三方面介绍了猪场健康管理。他分析了2018-2020年我国生猪和猪肉的产量对比,2018年年末生猪存栏42817万头,比上年末下降3.0%,全年生猪出栏69382万头,比上年下降1.2%,猪肉总产量5404万吨。2019年年末生猪存栏31041万头,比上年末下降27.5%,全年生猪出栏54419万头,比上年下降21.6%,猪肉总产量4255万吨。2020年年末生猪存栏40650万头,比上年末增长31.0%,全年生猪出栏52704万头,比上年下降3.2%,猪肉总产量4113万吨。
袁万哲表示,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产能造成一定影响,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养好猪,实现稳产保供的目标和猪肉安全。对于未来预测,他指出,未来2-3年猪肉供应偏紧,生猪与猪肉都将维持在一定的高位,同时中大规模猪场的比例将有所增加。
面对养殖业所面临的非瘟和禁抗两大背景,袁万哲指出,非洲猪瘟不仅是养猪业的头号杀手,流行毒株的多样性和变异株的出现也给中国养猪业带来更大挑战,导致疫情不断持续且发病表现更为隐蔽。同时,禁抗政策的施行正当其时,能有效解决养殖环节抗生素使用不当的问题,从长远角度来看,对保障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安全以及人类健康有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猪场健康管理的重要举措就是控制传染病的流行,从传染源、传播途径、易感动物三个环节入手,将疫病消灭在萌芽之中。袁万哲指出,要消灭传染源就要知道潜在的传染源在哪?而非瘟当下,非洲猪瘟变异株成为当前最大的隐性杀手,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,对此,农业农村部发布了《养猪场非洲猪瘟变异株监测技术指南》,对猪场的巡视工作,抗原抗体的监测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。
河北农业大学袁万哲教授(中)和伊科拜克技术总监邓小红博士(右)在线答疑
除此之外,袁万哲特别强调,对于不容忽视的潜在传染源——外购猪,要进行抗体筛查+核酸检测。在引进育肥猪苗时,按照15%比例进行血清非洲猪瘟抗体筛查,不得引入抗体阳性猪只;在引进种猪时,除引种前血清抗体筛查以外,引种后5天内进行至少10%比例筛查非瘟血清抗体,同时对异常猪只进行非瘟核酸、抗体检测排查。
在当前我国非洲猪瘟疫情严峻形势下,加强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,切断病原传播链条,对于控制、扑灭和根除非洲猪瘟意义重大。在面临猪场内部小环境和外部大环境的不同,非洲猪瘟病毒容易从场外进入场内,而生物安全就是不让非洲猪瘟病毒遇到猪。袁万哲讲述了生物安全措施的三个原则:脏净分区、单向流动、互补交叉,从生物安全级别高的地方向生物安全级别低的地方行进,人与猪只单向流动,严禁逆向流动。对于作为易感动物的猪只,要通过免疫防控、药物保健的措施进行保护,防止感染。
最后,袁万哲指出了疫病防控的基本原则,即管重于养、养重于防、防重于治。治病并非养殖环节的关键,如何来养,防止疫病的发生,以及怎样管理才能减少疫病爆发的风险?这些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,袁万哲教授提醒大家不要本末倒置,摆正养殖观念,抓住关键环节,助力猪场防非增产,养猪增效。